劳 动 教 育 计 划
2017—2018第一学期
一、指导思想:
本学期学校认真开展劳动技术教育,丰富学生的课内生活,促进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,形成初步的劳技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二、情况分析:小学劳动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,题材广泛,知识性、趣味性、实践性都很强。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、又动手、手脑并用。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,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。创造性劳动教学终极目标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,投身创造实践、探索创造途径、养成创新习惯。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。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,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。特别是我校地处市中心,学生生活环境远离农村,在劳动课的教学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、心理特点,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,是劳动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。
三、教学目标:
1、营造宽松氛围,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,培养学生创新意识,启迪学生创造的智慧。
2、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,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,培养学生的生活、生存技能。
3、通过劳动课程的开展,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,养成良好行为习惯。
4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,带领学生走出课堂,亲历劳动过程,在劳动中增长技能,学会劳动。
5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,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,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,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
四、工作重点
1、 结合语文、综合实践、科学学科的教学,以劳动实践为主,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目的,注重劳动技术教育与相关学科的整合。
2、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,带领学生走出课堂,亲历劳动过程,在劳动中增长技能,学会劳动。
五、教学措施:
1、本学期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,以“实践育人”为基本途径。坚持有计划、有组织、有目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。在动手、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2、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,坚持“趣---授---练---评”的教学模式。
3、通过扫除、除雪、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及劳动技能。